當前位置:汽車配件110網 >> 汽修百科 >> 汽車保養(yǎng)維修 >> 淺談頂吧及防頃桿的改裝 |
che168 俠名 汽車保養(yǎng)維修 2007-1-17
實際上“平衡桿”是一個俗稱。我覺得所謂的平衡桿,指的是這兩種東西:頂吧(Tie Bar)和防傾桿(Anti-Sway Bar)。一般改裝店把連接車身兩側避震塔頂的加強車身剛度用的“頂吧”叫做平衡桿。 現(xiàn)在的小轎車都是承載式車身結構,沒有真正意義的底盤。四個輪子產生的支撐力和扭曲力由整個車身承受。由于車身的造型復雜,因此懸掛系統(tǒng)施加給車身很大力量的時候,車身必須有一定的柔韌性能夠產生一定的扭曲,來分散和承受巨大的力,以防止車身斷裂。 普通的車,沒有進行深度懸掛改裝,是沒有必要安裝“頂吧”的。因為原廠的彈簧一般都比較軟,所以車輪給予車身的各種力經過彈簧 “化解”了一部分以后才傳遞到車身。車身不需要產生很大的扭曲來分散和抵抗車輪產生的力。 而改裝過懸掛系統(tǒng)的車輛,比如更換了硬又短的彈簧的車或者加裝了粗防傾桿,在激烈駕駛的時候,車輪的支撐力不能完全或者很大量的被懸掛系統(tǒng)“化解”。這時候,就要靠車身的變形來承受車輪傳遞來的力了。但是在激烈駕駛過程中車身變形會造成懸掛系統(tǒng)定位失準,就需要“頂吧”來加固車身,防止車身過度的變形了。 說點個人意見:我覺得頂吧雖然能夠加強車身剛度,但是它必須和其他加強車身的措施同時應用,比如:安裝車底架;安裝后頂吧等,才能達到好的效果。 如果單獨安裝“頂吧”,則僅僅是提高了汽車左右減震塔頂之間這部分車身的剛度。這時候,車輪產生的力量會分散到車身的其他“軟”的部位,從而造成其他部位的變形。實際上這時候懸掛系統(tǒng)的定位數據還是會出現(xiàn)偏差的。同時,本來應該由整個車身變形來承受的力由車身的一部分承受,也必然會加速這部分結構的老化。 再說說防傾桿。 防傾桿是連接同軸兩個車輪和車身底部的有一定彈性的金屬桿,它是懸掛系統(tǒng)的一部分。通過它的彈性,限制兩個車輪的運動,以抑制稱車身產生傾斜。說白了,就是當車身產生傾斜的時候,平衡桿會把高的那邊的車身向下“拉”,把矮的那邊車身向上“推”。 捷達車前懸掛裝的是一根18MM粗的防傾桿。后懸掛是半獨立橋式結構,這種結構實際上相當于在拖拽臂+防傾桿結構的后懸掛(類似富康)。 我把我的捷達原裝18MM的前防傾桿換成了22MM粗的德國VW原廠的粗桿,后橋上加裝了一個25MM粗的NEUSPEED后防傾桿。配合EIBACH的矮彈簧和SACHS PERFORMANCE運動減震,F(xiàn)在車在轉彎時候的側傾比較小,轉向反映相當靈活,靈活到可以用“賊”來形容了。 由于安裝了后防傾桿,我的車轉向特性由原來的很容易產生轉向不足變成了現(xiàn)在的比較中性稍微帶點轉向過度的特性。在彎里,車身的狀態(tài)很容易由油門來控制,多給些油車頭就會向彎外漂,輕微收油車頭就會恢復原來的轉向路線,如果油門一下收大了,會感覺車屁股輕微的向彎外甩。這感覺挺微妙的,挺有趣的。呵呵~ 對于頂吧和防傾桿的改裝:我認為,對車懸掛系統(tǒng)的改裝應當先從彈簧和減震開始。當懸掛和減震強化到一定程度了,可以考慮更換粗的前防傾桿。尤其對于車頭重的車來說(比如自動變速箱5閥的JETTA AT)更換前防傾桿可以有效的抑制大腦袋產生的側傾。但是前防傾桿加粗以后,車輛的轉向不足趨勢會更加嚴重。對于開車求穩(wěn)當人來說,轉向不足是好事,它來的很漸進,沒有什么危險,同時轉向不足給駕駛員一個信號,這時候只要收油門或者輕帶剎車減速,就可以從容的把車恢復到原來的行車路線上。但是對于喜歡玩車的人,追求駕駛樂趣的人來說,轉向不足就很“悶”了,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安裝后防傾桿了。至于什么時候安裝頂吧,對于不參加比賽的車,我認為如果沒改裝懸掛系統(tǒng)之前可以裝一個玩玩無所謂,反正沒好處也沒壞處(當然我也見過一些人就裝了個頂吧就吹噓拐彎性能提高了多少多少~對于這種人我只能說他們挺250的)。而安裝了硬彈簧粗防傾桿的車,我覺得從對車輛壽命負責的角度考慮,最好在安裝頂吧的同時,適當的做一些其他的強化車身改裝。 |
|
|
湘公網安備 43120202000083號